根据2018年4月发布的新资产管理规定,银行金融管理应打破刚性支付,向净值转型,投资者应独立经营。似乎净值金融产品的风险很高,很容易亏损,那么什么是净值金融产品呢?风险真的很高吗?
过去,银行理财产品都是“预期收益型”是的,产品有预期收益率。期满后,投资者基本可以获得本金和预期收益。可以说收益率基本固定。
例如:银行发行金融产品,期限为1年,预期收益率为4.5%,银行从投资者那里募集资金后投资。结果投资收益率不错,达到6%。产品期满后,银行将资金兑现给客户,并按4%进行投资.5%兑现收益,多1%.即使是银行超额管理费。
如果投资结果不理想,收益率只有4%,银行会向客户兑现4%.5%的收入,多给0.5%的银行应该从自己的账户中获得补贴。当然,在大多数情况下,银行可以获得过多的管理费,否则没有人愿意做亏损的生意。
然而,净值金融管理应该打破这种严格的支付方式。银行投资客户的钱。扣除一定的管理费后,投资者将获得剩余的收入。如果他们输了,投资者应该自己承担。银行应定期披露产品的净值。因此,净值金融产品不能保证,收益率波动。
例如:银行发行净值金融产品,期限为6个月,估值方法为市场价格法,初始净值为1、6个月,根据投资结果,扣除银行管理费后,产品净值为1.025,成年化收益率为5%。当然,如果产品的净值变成1.01%,换算成年化收益率为2%。
可见,净值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波动较大。
看到这一点,许多投资者可能仍然不太了解净值金融产品,收益率不会计算,并觉得产品的风险太高。事实上,与预期收益产品相比,净值产品只改变了估值计价方法,并不意味着资本损失的可能性增加。
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逐步退出后,目前很多净值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是基于“业绩比较基准”换句话说,银行根据自己的投资方向计算了一个大概的收益率,最终的投资收益率会在业绩基准周围波动。
如果产品的基础资产是存款、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,那么最终收益率与业绩基准的差异不会太大,波动会特别小。但是,如果产品的基础资产配置了少量的股权资产,如未上市股份、股票、基金等,那么收益率的波动就会相对较大。
因为银行理财的客户群体大多风险承受能力较弱,即使银行发行净值理财,大部分也是稳定性较高的固定收益产品。
事实上,辨别产品风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风险水平,净值理财产品不保底,PR一级产品均为现金管理产品,即活期理财,PR二级产品的底层资产多为固收资产,安全性高,PR三级产品可配备少量股权资产或金融衍生品,收益率波动较大,PR4级和PR五级产品基本都是股权产品,风险很高,考验着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